1329 狗仔队(2/4)

,难道南部非洲会变成第二个美国?

这种新闻才能更好的满足英国人对八卦的热衷好吧。

“给我来一份。”《泰晤士报》的年轻主编张逸支付了一便士,拿走了一份《每日电讯报》,然后又上了一辆车铃丁零当啷作响的电动公交车。

真的是电动,神奇吧,1923年的电动公交车,而且还是南部非洲生产的!

和一向以“公正、严肃”著称的《泰晤士报》不同,《每日电讯报》的编辑果然是毫无节操,把一场目的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并不是真正为工人发出声音的诉讼,形容成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利益诉求。

《每日电讯报》的编辑在新闻中用极富煽动性的语言描述了南部非洲商品在英联邦的泛滥,把南部非洲企业描述成殖民时代的奴隶工厂,南部非洲企业家自然就成了残暴无情的奴隶主《每日电讯报》的编辑不仅对南部非洲企业进行口诛笔伐,同时还号召英国人拒绝南部非洲商品,作为对南部非洲企业的惩罚。

“拒绝南部非洲商品,怎么可能”张逸坐在办公桌前冷笑,随手把刚买的《每日电讯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

拒绝

怎么拒绝?

《每日电讯报》的编辑罔顾了一个事实,越是普通人,对物美价廉的南部非洲商品依赖越严重。

别的不说,如果没有南部非洲食品的涌入,英国有很多家庭根本无法撑过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

没有南部非洲的羊毛,英国的高档纺织品,还会维持在一个让普通人承担不起的程度。

没有南部非洲的石油,英国汽车的普及速度就不会这么快,说不定张逸上班还要乘坐马车,别忘了这里是伦敦。

没有南部非洲的钢铁,英国普通家庭可能还在使用木桶。

甚至连英国国菜之一的炸薯条,使用的都是南部非洲土豆。

拒绝?

除非英国回到蛮荒时代!

“看到今天《每日电讯报》的消息了吗?”张逸的同事威廉姆斯是纯粹的伦敦人,他总是衣着整齐,一身黑色的条纹西装,皮鞋锃亮,胸前还挂着怀表的表链,就像金融街的那些银行经理一样光彩照人。

张逸没说话,看了眼垃圾桶,然后起身去倒咖啡。

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南非当警察】最新更新章节〖1329 狗仔队〗地址https://wap.bqg22.org/84/84746/14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