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野望(2/5)

世电话的雏形。

以目前的科技来说,程控电话是不可能的,但是,触接式电话的研发却并不难。

在马电研究电话触接系统的期间,蓝烟就让内务府训练了一批工匠之女,训练他们成为接线员。

任何一个人拿起电话,拨打的并不是对方的触接线路,目前的线路,直接拨号,只会导致串线。

所以现在的电话通话,需要一个中转中心,每一个电话,直接能到中转中心,然后通过接线员,与对方的线路连接起来。

到了九月的时候,皇宫里面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中转中心,各大衙门,包括一些主要官员的家中,都开始依次安装线路和电话。

这只是开始,当电话普及到了每个城市,这个时候,帝国的统治将会牢不可破。

因为每一个皇帝都能直接将命令传达到基层,任何人都不可能欺上瞒下,哪里有灾情,哪里有造反,皇宫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但是,光是安装电话线路,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大明朝廷就是再有钱,也需要人力物力来生产电话线,架设线路,建立交换中心,训练足够的人员。

按照朱瞻基的预计,最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将电话线架到帝国的几个主要角落,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将电话普及开来。

而无线电报机的作用,也不比电话弱,因为大明可不是一个大陆国家,而是一个全球国家。

大明的疆域占据了世界的一大半,后世的美洲,澳洲,非洲南部,东南亚都是大明的疆域,这些地区,架设电话线路是不可能的,无线电报的作用将会比电话更加重要。

电话和电话关系到大明的长治久安,自然要比一个不成威胁的欧洲更加重要。

但是相对电话研发的水到渠成,无限电报机的电磁波共振反应的接受系统,却成为了一个难关。

前世在非洲的时候,朱瞻基在研究对讲机的原理的时候,了解过无线接收装置的配置。

无线电电报收发通信系统基本事实由电阻,二极管,蜂鸣器和电池盒等一些小零件组成。

即便朱瞻基知道这些,也给了马电思路,但是要把二极管造出来,依旧需要无数次的试验。

马电在少年时期就发明了电容,电容和电阻的工作原理刚好相反,对他来说不是难题。

但是真空二极管的研发,耗费了数十人几个月的试验,依旧进展缓慢。

因为朱瞻基只懂得二极管是电流单向通过,起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八章 野望〗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50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