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2/8)

不是不律的地方,一切都要依法行事。只要不是叛逆,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

因为不符合法律的命令会被大臣拒绝执行,皇帝总不能亲自拎着刀,去砍了犯人的人头吧!

皇上与大臣,是管理与被管理,但是有时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大臣们要执行皇上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是不敢挑战法律的底线和皇上的耐心的。

审判山东大案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任何要替犯人脱罪的行为,都被视为同谋。

大臣们难免又唇亡齿寒的感觉,倾向于轻判,但是轻判也必须要找到轻判的理由,不是谁说轻就能轻的。

拖了一个多月,所有的案情环节也都在三司会审的过程中,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没有一个官员被判死刑,有二十余位降职调任,戴罪立功。有十余个被去官除职,发配三千里。

还有十余个不轻不重的,只是丢官,连发配都不用,甚至依旧保留文勋级别。

像这样的情况,今后只要风头过去,就还有可能重新起任。

但是,对六大粮商,官员们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关于他们的处置,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朱瞻基定调,那就是抄没家产,发配境外。

因为这是一开始朱瞻基就已经表现出态度的,所以这些官员们一切审判,都是根据这个基调在来。

他们不是要找出这些商人犯的过错有多大,而是要让审判的过程,符合朱瞻基当初的话。

这也是所有官员们,给这位监国太孙的面子。

朱瞻基当初盛怒之下,说出了要把这些跟朝廷作对的粮商们都发配塞外和南洋,他们自然不会让朱瞻基的话掉在地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部分人都是满意的。但是,对孔家来说,绝对不满意。

六大粮商,他们一家就占了两家,孔家几百年来都是山东的大地主。这些年,更是将家族控制的土地,扩充到万顷。

他们家族也有两个分支在负责粮食的售卖,一个负责北方,一个负责南方。

但是现在,两个分支的一百多人不仅被抄没了家产,孔家的店铺也都被查封,现在全部都还要发配北海。

这个处置在文官们看来,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是赶尽杀绝。

三月二十八日,是判决下来的前一天,官员们就是卡在朱棣出海的时间,在他离开之后,才拿出了结果。

但是朱棣三月二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38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