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诱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师加更)(3/8)

对策,朝廷的旨意又被地方官员给故意歪曲了。

大明的移民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普通百姓里面,长江以南的移民,只能向南,长江以北的移民,只能向北。

这是因为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让南方人移民到北方,在没有暖气,连足够保暖衣物都不够的年代,他们恐怕都要冻死。

而北方现在本来就人少,为了防止所有人都向南跑,导致北方没人,所以北方的人也就只能向北移民。

但是除了这个限制,其他再无限制。

并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物产特征,移民到不同的地区,发放的土地大小,粮食多少,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现在鼓励汉人向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周边移民,只要肯移民到那里,大明土地都是几百亩的给。

除了土地,粮食,种子,也都有区别,都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决不让人在哪里难以生存。

但是蒲台县这样故意圈定一个不如山东的地方让百姓移民,百姓自然是不愿意去了。

这种政策的歪曲,在后世都是屡禁不绝,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有时候,一个字写错,整个政策的意思都变了,更何况有心违背上层的意思。

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如今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税赋。当地的人变少了,缴税的时候不是也少了,而官员们都是要接受业绩考核的。

所以,哪怕让百姓受穷,也不远百姓离开,是大部分基层官员的想法。

除了像浙江,福建一带,人口密集,山多地少,宗族矛盾比较大,所以移民推行的比较快。

但是到了江西,两湖,乃至北方中原一带,官员们都是不支持移民政策的。

现在不是明末,那时候人口是现在的几倍,而大片土地被地主,被官员侵占,普通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

现在是明初,朱元璋分产到户,朱棣也是大力打击土地侵占。普通百姓再不济,家里也是有几亩地的,家家都是地主。

现在变成佃户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患病,才被迫卖地的。

另外,因为如今的大明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做工比种地挣钱更多,所以一些会一点手艺的百姓,也会把地卖了,然后搬到城里住。

男人只要有稳定的工作,女人再随便做点事,来钱比种地还多。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也怪朱瞻基,因为他从南洋大量运回粮食,导致了粮价一直很低,所以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诱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师加更)〗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34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