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与道(2/4)

有一座大寺庙。

这些佛教徒不事生产,还占据了大量的良田,更不缴纳税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大批的教徒在各地坑蒙拐骗,强行纳捐,作恶多端,导致民不聊生。

在元末,全国除了那些大贵族,最有钱的就是寺庙的和尚们。

大贵族才有几个,而全国到处都是寺庙,由此可见和尚比那些蒙古贵族造的孽更大。

从朱元璋打压佛教,一直到朱棣上台,清剿的力度才稍微松懈了一,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人就是朱棣身边最信任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策划了朱棣夺嫡的靖难之役,号称靖难大功第一人。朱棣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

朱高炽年初被封为太子,他又被加封太子少师。

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朝堂,平时客居鸡笼山积善寺,但是朱棣对他信任有加,让他在朝堂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任何大臣。

就连朱棣平日见他,也以官职称呼他少师,礼敬有加。

因为喜穿黑色僧袍,他也被民间称之为黑衣宰相。

自胡惟庸之后,明朝取消丞相一职,他能被戏称宰相,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深知佛家俗世势力对民间的危害,所以从不干涉朝廷对佛教恶势力的清剿。

同时,他也同样痴迷于精深的佛法,在他看来,佛学与佛教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太孙亲近道士,疏离和尚,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朱瞻基与两位道士相处的越来越紧密的时候,他也提出了为太孙师。

朱棣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所以在朱瞻基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老师。

如今,他学文有解缙和胡广两位内阁,学武有玄真和一清子两位道士,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黑衣宰相当老师。

不过,姚广孝却不知道,朱瞻基年纪虽然小,却有一个成熟的灵魂。

他学儒不是信儒,学武不是信道,至于佛,对他来说更不会信。

实际上,在蒙元以后,明朝初期,儒释道三教在中华大地就已经开始了合一的进程。

三教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基本教义,大部分入世之学,都是差不多的。

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被附于道家黄老之学,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至隋唐方高度发展并形成各种宗派。

如今蒙元失鼎,佛教失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学与道〗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