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要治水先救民(五千字章)(5/8)

“所以把你们请来了。司账百户所的员额,宫里还未批下来。你们先随我去趟山东公干。每人都领校尉饷银。”

一众管账先生无不欢欣鼓舞。

就在此时,钦差刘大夏走了进来。

常风让一众管账先生下去,又让人给刘大夏上了茶。

刘大夏问:“准备的怎么样?咱们明日出京如何?”

常风当即应允:“好。此番办差,还请刘都院照应。”

刘大夏去山东,挂的是右副都御史衔。故常风称他为“刘都院”。

刘大夏道:“是你好好照应我才对。你要是能把朝廷拨下来的五十万两治河银看牢了,治河就成功了一半!”

常风问:“朝廷这次拨了五十万两?”

刘大夏点点头:“皇上很重视水利。昨日乾清宫面君,皇上说不够还可以递折子追加。”

常风道:“刘都院放心。我一定替您,替朝廷看牢治河银。”

翌日,钦差车驾出京。古代治水很像打仗。故众人出京走的是安定门,图个吉利。

一路南行,十日后众人到达了黄河决口处,东昌府阳谷县境内。

张秋堤就位于阳谷县境。

刘大夏跟常风商量,先换上便服,视察水情。省得当地官府只给他们看想让他们看到的。

不微服私访不要紧。一微服私访,常风跟刘大夏傻眼了!

此番他们入鲁的皇差是治河,而非赈灾。

赈灾之事,是当地官府负责的。

两年零四个月之前,弘治帝下旨地方官府囤粮。为的就是应对这种灾荒年景。

照理说,那年地方官狠狠剥削了百姓一把,肥私的同时,官仓也都填得满满当当。

阳谷县应该有充足的粮食赈灾。

但是,常风和刘大夏一路巡查,看到的是饿殍遍地,野狗啃尸。

在阳谷县安乐乡的野地里,常风看到十几个灾民正在围着一口大锅。

众人走了过去。

常风问灾民:“这锅里煮的什么啊?”

灾民的回答让常风震惊:“煮的米肉。你想吃,得拿粮换。”

常风掀开了锅盖。

灾民连忙道:“快盖上!好容易找了这点干柴煮肉,别跑了热气!”

刘大夏等人看后,也呕吐不止。

常风他们都是京城里当官领饷的,没挨过饿。

可灾民们却已为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165章 要治水先救民(五千字章)〗地址https://wap.bqg22.org/315/315000/166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