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薄册动人心(2/4)

了”

众人大喜,循着声音赶回屋内,只见唐三十六的手里多了一本薄册。唐三十六的神情有些复杂,能够找到荀梅留下来的笔记自然很高兴,问题在于他自己事先已经提议,不管谁找到,众人都一起看……

“还不如让你们找到,或者我能更开心些。”他把那本薄册搁到桌上,带着悔意说道:“怎么就让我找着着了呢

“在那儿找着的?”陈长生好奇问道。

唐三十六指着身前的方桌,说道:“就垫在桌脚下面,你们都没瞧见?”

一片安静,众人已经在灶房里的这个小方桌上吃了两顿饭,只是谁会想到,荀梅竟会把如此重要的一本笔记就这么垫在桌脚下面,所谓灯下黑或者便是这个道理,想着自己险些把屋子都拆了,不禁觉得有些尴尬。

梁半湖看着唐三十六说道:“没想到,你找东西有一套。”

唐三十六说道:“汶水家中,老太爷牌房里的桌脚下垫着银票,我小时候就经常去偷,所以习惯性瞥了眼,谁想到真的就在桌脚下。”

依然一片安静。包括陈长生在内的所有人都失去了和他说话的兴趣,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真的很难愉快且通顺地进行交流啊。

灰尘渐敛,重新擦拭桌椅,收拾屋居,一切完事后,七人围在小方桌旁,借着油灯微暗的光线,怔怔地看着桌上

陈长生和苟寒食抬起头来,对视一眼,想起荀梅临死前专门提到把这间草屋留给他们住,并且言明他喜欢清静,不想更多的人住进来,当时他们就觉得有些奇怪,现在才明白其间隐藏着这等深意。

荀梅在天书陵里观碑三十七年,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产,当然不应该是这间草屋,或者是那三床酸臭难闻的被褥,而是桌上那本薄薄的旧册。

苟寒食掀开那本薄册的第一页,便有六个脑袋探了过来。这本薄册是荀梅的笔记,上面记载着他观碑所悟,更多的则是他在解碑之前的各种设想与尝试,密密麻麻的小字里,是整整三十七年的岁月。

荀梅在天书陵里三十七年,解了数十座天书碑,自然不可能把解读每座碑的过程都无一遗漏地记述下来,但就像对所有观碑者一样,前陵的第一座石碑、照晴碑的意义格外不同,数十年前,他初见这座石碑时的感受,以及随后试图解碑时的方法选择和心理变化,都记载的非常清楚。

天书碑万古不变,观碑者却各不相同,前人解碑的方法,后人自然不可能拿来就用,不然像离山剑宗的师门长辈们早就把自己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择天记】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三章 薄册动人心〗地址https://wap.bqg22.org/3/3199/2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