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3/4)

浒之战中,大明强出来的兵何处去了?

万历二十三年的冬天,在蓟州镇石门寨,蓟州总兵官王保说‘今日发饷,不要带甲兵’,将刚刚在朝鲜打完胜仗的浙兵皆坑杀之,戚家军求荣得辱,成为大明江河日下的一个注脚。

“戚帅辛苦。”朱翊钧停止了问询戚继光的动向,作为三镇总兵官,戚继光真的很忙,虽然离京师很近,但他还是边军,有巡察边方的准备。

关于陈五事疏的内容,朱翊钧并没有多问,大明京师的考成法刚刚开始试行,不易操之过急。

讲筵开始了,张居正对讲筵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迷茫,这种迷茫在他考中进士之后,从未有过,论语的注解越来越奇怪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变的越来越陌生。

张居正开口说道:“子曰:道[d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do]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引导;政,正人者不正,法律政令;齐:齐一;刑:刑罚。”

“德;行道而有得;礼,制度品节。耻,是愧耻、羞耻。”

“孔子云:人君之治天下,不过是要人为善,禁人为恶而已。”

“解曰:用法制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整齐他们,老百姓虽然免受刑法,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整齐百姓,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会使人心归正,天下向治。”

“《礼记·缁衣篇》云: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孟子·尽心上》云: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道德去引导、用礼法去整齐万民,使天下百姓,闻善能徙、知过能改,修养人格、实践德行。”

张居正讲的是论语,引用了孔子的话,又引用了《礼记》、《孟子》,似乎如此引经据典,就足以夯实自己的思想钢印,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一样。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以德服人,以德治国?”

“然也。”张居正松了口气,陛下果然很懂,从中提炼出了关键和精髓,这些话的核心主张,就是以德治国。

朱翊钧在纸上写了四个字,君子,小人,而后又在君子下面写上了谭纶、戚继光,在小人下面写到了杨博、王崇古、张四维、葛守礼、雒遵、景嵩、韩必显。

想了想,小皇帝又把葛守礼给划了去,这家伙还不配做小人。

写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地址https://wap.bqg22.org/281/281141/36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