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来自彭总的鼓励(2/8)
累了足够的财富,房子买了两套,青岛一套,潍坊一套。
结婚以后,媳妇儿工作稳定,一级造价工程师,去哪儿都能混口饭吃,吃的还不算差,怎么说呢,两口子的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没有人会嫌弃钱多,但是对冯磊来讲,再找工作,优先考量的,肯定是平台和发展前景,他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坚信只要找准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付出总有回报。
通过沟通,李牧很喜欢冯磊身上透露出来的这种从容笃定,但是就事论事,冯磊来工厂,并没有什么经验上的优势可言,他之前干的,可是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虽然都是搞电,但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
不过,如果冯磊愿意从头开始,绝对有后发制人的优势。
令人欣慰的是,冯磊有这个觉悟。
李牧给他暂时定在八千月薪档,没有画饼,对这种聪明又踏实的人来讲,没有这个必要。
最后一名经历比较复杂,黄开生,78年生人,济南大学毕业,有工程设计和项目建设经验,先后在设计院和几家化工厂干过,频繁跳槽可能非他所愿。
当年在设计院,设计院私有化,人员大调整,不得不去了化工厂,担任项目经理,干了五年,化工厂爆炸,厂子被收购,又是人员大调整,再次离职,从此之后,受限于年纪、机遇等方面的因素,陆续换了两家公司,始终没有融入进去。
李牧跟黄开生聊的比较多,他本身就是搞设计和项目出身,有经验,够用,远谈不上专家,但是眼光还是有的,在他看来,黄开生的表现,中规中矩,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懂的确实不少,但是不专不精。
说实话,这不是重点,能力不够,经验不足,都可以学习和积累,机会有的是,关键是,以黄开生的年纪,这种经验和阅历,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一种短板。
他已经不再年轻,这些年摸爬滚打,跳来跳去,身上被雕琢和打磨的痕迹太过明显,遗憾的是,却始终没有融会贯通自成体系,有些习惯或者说陋习,会像放射源一样,根深蒂固的存在,换句话说,未来的可塑性,肉眼可见。
李牧想找的,是郑春来这样的大神!
但是没办法,他现在缺人,尤其缺搞项目的,现在还真不是宁缺毋滥的时候。
黄开生倒是雄心万丈,他一直想找一家新公司,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真正实现己身与公司的共同成长,而不是去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混迹工厂】最新更新章节〖第395章 来自彭总的鼓励〗地址https://wap.bqg22.org/270/270465/39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