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让皇帝自发产生迫切感(新书《舍弟诸葛亮》已开)(4/5)

的震撼,隐隐约约觉得当今之世,真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新月异的变化太多了。

而因为在科学院的研究所里,不便于展示挖矿提水的活儿,所以这台蒸汽机的动力输出端倒也没跟汲水泵来演示,而是在朱树人的亲自授意下,在过去这半个多月里,临时改装了一台实验款的、纱锭数量最多的小宛纺纱机。

传统人力的小宛纺纱机和缫丝机,如今普遍可以做到同时牵引五个锭甚至八个纱。其中五锭的纺纱机,早在崇祯十六年时就造出来了,八锭的也是隆武二年的老型号了,距今都过了足足二十多年,早已在全国全面普及。

再往后,科学院其实也一直有鼓捣纺纱机和缫丝机、织布机的后续改良。

甚至董小宛本人年纪大了之后,没什么男女方面需要侍奉朱树人的,从四十岁那年开始,董小宛也渐渐闭关潜心,回去琢磨她少女时代家里开绣坊那点技艺。(董小宛只比朱树人年少三岁,所以现在也已经是五十岁了,年老色衰闭关琢磨织机已有十年)

所以,后续二三十个纱锭,甚至更多纱锭结构的纺纱机,也都有陆续造出来,只是缺乏市场的检验。那些二十多个纱锭的,好歹可以用于水车动力驱动的纺纱机,再多的话,水车动力输出不够均衡,很容易出故障,也就只停留在测试原型机的层面。

这个机械研发速度,严格来说也不算快。在平行时空的西方历史上,珍妮纺纱机在最初诞生后,从五个纱锭走到三五十个甚至更多纱锭,也同样花了几十年。后续都只是工程磨合和机械优化的活儿,并不存在质变。

而如今,罗伯特.胡克造出了纽科门蒸汽机,这总算为超过三十个纱锭的纺纱机,提供了用武之地的动力源。

此时此刻,在皇帝朱慈煜和其他阁臣面前的,就是一台胡克造的蒸汽机,在输出端拖了一台董小宛亲自造的最新48锭并行纺纱机。

在蒸汽飞轮的动力驱动下,48个纱锭的捻绕速度运转得非常均匀、平稳。

没有出现水车动力纺车动力输出忽大忽小、一旦力量变化过快,部分纱线短时间内张力变化太大,就容易崩断的故障。

朱慈煜完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如果倒退四十年,倒退到崇祯十年左右、他出生前十年,当时的纺纱女还得手绕纱锭。

而现在一台蒸汽机拖一台最大号的小宛纺纱机,只要给够水和煤,就能自动生产、抵得上四十年前五十个民女的纺纱生产力了。

这可是一种只要煤够水够、就能生生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姓窃明】最新更新章节〖第427章 让皇帝自发产生迫切感(新书《舍弟诸葛亮》已开)〗地址https://wap.bqg22.org/260/260602/527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