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加佥都御史(2/5)

要交代几句,顺便最后敲打考验一下其人品。

崇祯这人的多疑,是母庸置疑的,别人口口声声劝他说“厘金虽好,却容易导致地方财权自主”,崇祯内心也是有点担心的。

此番把沉廷扬放走之后,沉家在京城就没有人了,直觉还是让崇祯有那么一丝担心。

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层深埋在潜意识里的真正理由,就是纯粹觉得心慌。

所以,他下意识就问:“沉卿,此次提拔你到南京任户部侍郎,算是明升暗降,不会埋怨朕吧?”

沉廷扬诚惶诚恐:“陛下圣恩,臣怎敢胡乱揣测,侍郎清贵,怎说得上是明升暗降。臣出身商贾,疏于圣人大义,若是留在京城,怕是这辈子也不配担任侍郎。”

崇祯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看来你很喜欢去南京做官嘛。对了,周士朴攻讦厘金政策的那些话,你不会因此记恨他吧?他说厘金终究会导致藩镇割据、是倒行逆施,你觉得呢?”

崇祯问完后,内心居然有些期待。这个问题很刁钻,如果沉廷扬想掩饰自己对政敌的不满,故意说得很康慨,反而会显得很假。

好在沉廷扬也实事求是,他本就没有记恨周士朴过。所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叹道:

“陛下,这些话,当初探讨厘金政策利弊时,臣和犬子也都对陛下说过,臣又怎么可能因为周尚书今日之言,就记恨他呢,他说的本来就是实话。

但臣依然坚持推行厘金,无非是觉得事有轻重缓急,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事急从权,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唐肃宗于灵武登基、面临安史之乱时,难道就因为他放权郭子仪、李光弼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藩镇割据,就不要平眼前的安史叛军了不成?至于大唐后来的变化,也不是肃宗中兴的错。”

崇祯听完后,浑身一震。

他确实没想到,沉廷扬这么诚恳,直说周尚书那番话没错,也是长远之见,只是远水不解近渴。

而且关键是沉廷扬后面举的这个例子,让崇祯很受用。

他不是导致大明倾颓至此的元凶!大明被他接手的时候,已经糜烂成这样了!

他勤政了十四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想要挽救大明!

而沉廷扬这番话,无疑是在拿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大唐的唐肃宗与他相比。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惹出来的!唐肃宗没有错,反而还挽回了那么多,就算最后藩镇割据了,能怪唐肃宗吗?

如今大明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姓窃明】最新更新章节〖第35章 加佥都御史〗地址https://wap.bqg22.org/260/260602/1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