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这叫效果不太好?直接达到了预期目(5/6)
”万益明的脑子也有点发蒙,“王院士就是这么和我说的。”
“难道是王院士判断错了?”
“可能是吧……”
“算了!”
彭辉干脆也不多想了,他直接拿起了电话,找到号码打给了王浩。
接电话的是陈蒙檬。
陈蒙檬是王浩的助理,王浩的私人电话是保密的,一般的电话先是接给助理,随后才会转接过去。
陈蒙檬听到对面说是彭辉,是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也知道打电话过来是什么事情,就直接把电话转接过去。
这时候,王浩才刚走进会议室,见到了史桂芳和娄建平。
史桂芳是老熟人了。
娄建平倒是只见过一次,简单说过几句话,但也算是认识的人,他们刚见到寒暄了几句,正打算直接进入正题,电话忽然就打了过来。
王浩就点了接听键,就听到对面彭辉激动的声音,“是王院士吗?”
“是,彭教授,你好。”
“王院士!王院士!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们刚才依照你的分析,对流程进行了改进,制造出的特种钢,含氧量降低到了4.1m左右,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彭辉以为王浩也会很激动,结果就听到对面有些遗憾的语调,“才4.1?”
“才?”
王浩叹气道,“我早知道没什么效果,但是才4.1……最多也就追上国际水平吧。”他说完还长长叹了口气,明显是对于结果不太满意。
彭辉满是不解道,“那王院士,你的预期是?”
“我本来以为能达到4,或者3.9,再进行下一步的改进,最好是能降低到3m左右,这样制造出的轴承钢,才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现在看来距离预期还是差一些啊!”
王浩是真的失望。
虽然国际最先进水平的轴承钢材,含氧量也是在4m左右,但要考虑一点--
他们在轴承钢其他制造过程以及轴承技术上,也拥有国际最顶尖水平。
国内则不同!
哪怕是制造出的轴承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为其他制造过程以及轴承制造技术上存在差距,以此制造出的轴承,自然也很难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如果能把钢材含氧量降低到3m以下,首先,轴承钢已经超出的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样,即便其他部分的技术差一些,有最好的材料支持,生产出的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更新章节〖第313章 这叫效果不太好?直接达到了预期目〗地址https://wap.bqg22.org/259/259747/312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