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王浩:你们做的是低等的研究工作!(3/6)

主会场。

他见到了很多熟人。

比如,科学院高能所的胡厚荣院士、张益方院士。

欧洲粒子组织的迪迪埃-马约尔、格斯纳-雷尼尔等实验组负责人。

当然也少不了高校的学者们,甚至还包括特别赶来的潘卫国,东港大学一行多达十几个人,其中还有个数学老院士,也算是表达出对华人数学家大会的重视了。

王浩进入了会场就成为了中心人物。

好多人都热情的围着他,并说起来他最新的研究,大部分物理界的学者来参会,完全就是为了王浩的报告。

这个报告就是最核心的内容。

不过大家谈论的时候,并不是一直说报告内容,也会聊一些学术研究上的东西。

张益方院士就问起了王浩最近的研究,“你现在主要做什么研究?是专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还是做那个拓扑的项目?”

王浩摇头道,“我还是主要做半拓扑的研究”,他向其他不了解的人解释了一下,“这是我和考切尔一起的研究,希望能够做出一种新的拓扑体系,给复杂材料导电状态下,内部微观形态模型做定义解释。”

张益方听着点了点头,“你的这个研究备受关注啊。”

很多人都知道王浩在做这个研究,因为他申请了一个重点项目,项目经费直接就是两千万。

千万级别经费的数学项目是极为少见的。

同时,研究也备受关注,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和超导直接相关。

之前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报道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普通人会畅想一下反重力的技术,但相关领域的学者却知道,超导要比交流重力重要的多。

超导是接近现实的技术,并且已经应用在一些领域。

超导的技术提升就可以促进实现大规模应用,从而让科技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流重力,直白来说就是反重力。

这项技术代表了未来,但绝对不代表现在。

未来,是多久呢?

也许是几十年,也许是一百年、几百年,反正短时间是肯定看不到的。

张益方继续问道,“这个拓扑的研究就够复杂了,伱怎么突然想起研究杨-米尔斯方程了?”

王浩道,“只是觉得我很适合研究这个方程,而且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超导内部微观形态的拓扑变化。”

他解释道,“我认为引起微观形态发生拓扑变化的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更新章节〖第232章 王浩:你们做的是低等的研究工作!〗地址https://wap.bqg22.org/259/259747/23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