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族群分别(2/3)

这一切,都不能对外说。

杨继业稍待,才说,“《百家姓》是前朝大儒所编撰,前朝的国姓为赵。《百家姓》便以赵姓排在最前,尊国姓之意。其他姓氏,则以官方统计的人数多寡进行排序。

在文朝的姓氏中,单姓居多,然后有复姓,还有三字姓等。这些姓氏,表示同姓既是一个宗族的意思,也可分出辈份尊卑。

实际上,很多姓氏的来源,是以当初居住区域,或封地封王封侯封国来确定姓氏的。比如周王朝,八百诸侯,实际上多是周家皇族的分支,分封之后,以地名等为姓氏。实际上,很多不同姓氏,实际上都是相同祖先,传承下来,然后兄弟分开,各居一地,子子孙孙传袭而下,成为不同姓氏,不同宗族。

如果说,完全按照姓氏来区分宗族,实际上是大谬之举。

我们刚才所列举的不过是周王朝进行的分封,那周皇族之前呢?夏皇族、商皇族,还有更前面的三皇五帝,神农氏之前的前古时代的人群族,又是怎么区分不同宗族?

那些前古的事情,已经没办法确知。但是,我想说的一句话,你们看有没有道理?

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蒙匈族的人,他们的面孔、鼻子和眼睛,和文朝、蛮族是不是一样?从蒙匈族往外走几万里,沿途会有浑身白色的人,有浑身黑色的人,有黄头发、棕色头发,有蓝眼睛的人,你们说,如何区分族群的不同?

显而易见的事,蛮族和汉族以及周边的不少族群,在前古,都应该是同一个族群,才能够在千万年以来,大家都是黑头发、黑眼睛和黄色的肌肤。”

杨继业没有将生蛮、熟蛮和汉人都是同一族群的结论说出来,也是想不要过于急切,等这种说法在熟蛮这里慢慢传开。

从后世的说法看,华夏五十多个民族,各有自己的祖先,各有一条根。但实际上,这些族别追溯到前古的历史,不难推知,都是一条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分岔,演变成目前的状况。

最明显的记载,便是《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部分,明确地记录了周王朝分封后,各自姓氏的命名。实际上,这些人很多都是周王朝重要分支,被分封出去的。

几代或十几代后,那条最初的根,也就不存在了。又如秦王嬴氏,追溯到先祖,血脉上实际还是皇帝轩辕。又如尧舜禹之间,也全部是轩辕一族的血脉传续。(见《史记》)

如此,姓氏固然可证明是同一先祖传续,但不同姓氏之间,追索而上,往往也是同一血脉,分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品权相】最新更新章节〖第92章 族群分别〗地址https://wap.bqg22.org/254/254383/9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