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8(3/6)

,加班加食,五天一诼,十日一羊,远出三百,顿顿给酒。”

如此的口号飘摇在疏勒城外街市上,卖力招揽着那些新迁移来的移民们,身穿闪亮衣甲,容貌高大挺拔俊朗的军士,用生动的言辞和夸张的动作吸引着他们的注目最新章节。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和积蓄之后。安西境内再次迎来了一个人口迁移的高峰。大量滞留在凉州、瓜洲一带的填户。

随着战线的推进和后勤距离的拉长,大量的人力都被用来保证日常的输送上,因此连这些作为种子的国中新移民,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征募来用。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所谓故土难离,指的就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大多数生命被羁縻在世代耕作的土地上,只能依靠投入产出比有限的微薄出息糊口,一辈子所见所闻不出自己家乡局限的小天地,的普通百姓。

毕竟作为最传统的小农经济单位来说。他们也没有多少本钱和资源,应对太过激烈的生活方式变化,也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迎接和适应新环境和新鲜事物。除了因为无法承受的天灾**,才不得已在支持不下去的最后一刻,被动的离开家乡,但却是缺少目标形同盲流的求生乱窜而已。

但凡是没有绝对的,世代眼界都局限与生养家乡的那一方小天地,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甘心一成不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改善自己后代命运和出身的渴望,却是世世代代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在官府宣传的倍半数倍之利的诱惑下,在取得成功的同乡族人现身说法的示范下,在后代可以受到教育。打开通往社会上一个阶层的期许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义无反顾的万里迢迢,大规模聚集在这异域他乡。

其中以地域较为接近的河西人最多,他们受到传统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外域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最深厚的地区,胡汉杂居培养出来的彪悍民风,也让他们有更开放的风气和更多探知新世界的勇气,特别在连番大战后的家乡,一片凋零百废待新的环境下,光靠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很难获得复兴家业所需的资源和收益。因此走西口谋取财货和军功出身,成为很多当地年轻人的选择。

次之为关内或者确切的说是关西人,相比土地肥沃富饶,人烟稠密得多的关东之地,这也是受龙武军长期经营和驻屯影响最深的地区。大量投附在军屯庄—军府体制下的傍户人口,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动员和募集起来也相当方便。

再次之为北原人,既以原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四十五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8〗地址https://wap.bqg22.org/24/24049/74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