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推进(2/6)

“你们打算在青海修筑盐道?。。”

我挑了挑眉头,饶有趣味的道

“不错正是盐道,军司的人已经勘验过,本地盐湖所出的盐沙,虽然不能食用,却是可以用作路基铺面的。。”

所谓盐道,最早诞生于西北的盐池产区,传统模式下夯土的路丕,用打碎的盐块垒面,然后一边盐水一边打地基的石墩砸平,最后平整起来很严简单,再泼一层盐水,让绕让风和日照自然风干结晶,就是一个硬壳子路面。

相比传统的土路,这种盐路维护的建造成本相对低,就是怕水怕潮,马上变得松软酥脆,只是西北大多数地区一年到头降雨很少,真正要维护起来,也就夏季麻烦一些,此外山中的路面,还要担心可能被夏季融雪临时产生的溪流所冲垮,需要足够的人手来定期巡视。

“此外北线的鄯州油路,现在也应该开工了。。”

我哦了一声,按照他的说法。

鄯州油厂已经回复部分运行了,鄯州成收复后,连城池都没有修缮,就先着手做这件事了,因此恢复了部分油渣(沥青沉淀物)的产出,这些油渣是铺路的上好材料。

用大块碎石做底层,覆盖以较小的碎石填充间隙,再铺上一层卵石盖上泥浆和沙土,整出个粗面,最后才敷以热沥青,用牛拖的石磙碾平自然冷却就成了一段路面,除了沥青外,由于道路多数靠近河流,材料来源除了沥青都相对容易获得,只是需要的劳役数量较大。

古代的道路其实要求并不高,相比后世动不动要经历十几吨数十吨载重大卡车考验的标准国道公路,这种结构简易的原始沥青路,承载数千斤马车的载重就足够了,事实上早在数千年前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造过类似的沥青道路。

第一条实验性的道路,就是油厂通往鄯州城的道路,后来又在是断时续的投入下,慢慢延伸到兰州,现在正在修建的,是鄯州通往日月山的赤岭道。

目前的进度,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在平地上一天铺七八百步,遇上河流草泽就得重构路基,另架便桥,到了山中按照坡度和弯度的要求,就缩减为一天数十步到上百步。

按照他的说法,目前加热沥青油渣,用的是柴草和沥出来的浮油,效果不是特别好,最好能找到火力更持久耐加热的石炭,就更好。

“正在寻找石炭。”

我想了想,鄯州接近后世的青海省西宁市,应该有煤的矿藏,我还记得当年上大学时,有看到过关于西部矿业在西宁附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六十六章 推进〗地址https://wap.bqg22.org/24/24049/56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