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迎送(3/8)

的多,其中最多见还是深受唐风影响,翻领窄袖,小衣宽身,下摆拖地的长袍,颜色以楮褐等暖色为主,还有人戴的西域风格的弯尖帽或者团尖裹头,或是将唐地绸布什么的,当做腰带或横绑在身上。一些将领身份的贵人,则内穿皮甲或是镶铁护胸,还有些人不戴冠,直接将突厥式的编发、团发垂在肩膀上。

此时的回纥国力,正当全盛,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甚至有些靠近草原边缘的西域小国,也在向回纥纳贡,从这些帐内臣属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象被发裘褐的是突骑师,黄头赤面的是黠戛斯,蓬头批发的是乌罗护、团头缠巾的是拔古野人。

帐后还坐着一些服饰华贵的女子,身边站着或者手中抱着一些孩子,大都年幼,显然是可汗的妻妾儿女。其中很多人,是刚刚哭完老可汗的停灵,还没擦干眼泪,就要投入新可汗的怀抱中去,使出浑身解数争宠。

仆固怀恩的女儿,回纥的可敦(王后),也在其中,可惜不知道是哪位,大多数女人穿着唐式的绸裙和彩衣。自本朝以来,回纥深受大唐风尚影响,已经由草原游牧生活进步到半定居的社会。前代的葛勒可汗在色楞格河上建造了富贵城,安置工匠、耕户,效仿唐人的宫室起居,所谓 “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

她们能够帐后听议面见,也是一种草原的传统。

草原上的女性地位很特殊,属于两极分化的极端,一方是是源自母系氏族社会对母亲的尊崇情节,作为生育了可汗等贵族的长辈,甚至直接参与朝政或决定国家部族大事,一方面是对普通妻妾的,视为牛羊一样,可以转赠买卖,或者用来招待客人的财产观念。

老汗的后宫,只要足够年轻的,一般会成为新可汗的所有物,哪怕是身为王后的可敦也一样,这是所谓 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的典型游牧风俗,称为烝母报嫂。

历史上王昭君先后配三任匈奴单于,这个时空的平行历史,唐宗室荣王李暠女小宁国公主前后历配英武、英义二可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这倒不是道德败坏,只是草原上条件恶劣,人口不足的特殊环境下,女性作为一种比较紧缺的生育资源,衍生出来的独特风俗而已。要是按照朱熹同志的道德观,女人死个老公就要守寡为荣,那不用战争,草原民族就自然而然被消灭了,从另一种角度说,朱子理学也是一种带有浓重环境科学的变相计划生育雏形。

可汗坐东朝西,受国书和册表,又遥向南拱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八十七章 迎送〗地址https://wap.bqg22.org/24/24049/48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