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诸子百家(2/3)

非到行政木屋详谈。

寻常秀才、举人,与韩非无法相提并论。

韩非与李斯两人同为荀子门生,能力相近,否则李斯也不会妒忌韩非,以至于要陷害韩非。

韩非见过韩王、秦王,并不怯阵,向张华阐述自己的来历和理念。

韩非被陷害之后,关于秦国地牢之中,穿越到这个世界,混在流民之中,被金兵虏获到金村。

由于韩非不主动表明身份,金兀术也就不知道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在金村。

再之后,就是张华攻占金村,迁徙部分人口前来夏村。

如果不是张贴告示招募村吏,或许韩非还不会出现。

“李斯与我师出同门,却陷害于我,法家为了权势,未免过于无情。看来老师所说的‘礼法并施’,才是真正的智慧。”

韩非提及在秦国受李斯迫害,又想到荀子的理论,不禁感慨老师的智慧。

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荀子吸收了法家思想,认为礼法缺一不可,算是儒家的异类。

偏偏荀子的思想,贯穿了两千多年。

“荀子的思想,大概就是外儒内法。法为底线,礼为要求,表面上推崇儒家,但是实际统治依赖法家,儒法结合、儒法互济。”

张华对此也有了解,因此认可韩非的思想。

“好一个外儒内法。”

韩非见张华支持他的理论,不由触动。

“我欲以法治理七村之地,韩非你为效力,不知如何?”

张华尝试招揽韩非为夏村的内政大臣。

韩非正襟危坐:“如能推行法治,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今后你暂且负责村里治狱,审查案件,打压豪强。”

张华相信韩非既然强调重刑,那么办事定然严厉。

正好,乱世用重典,夏村需要一个铁腕人物,保证吏治清明。

韩非遇到张华,也认为自己遇到了明主,张华十分推崇他的主张,他可以不用受到掣肘,尽其所能,施展才能。

韩非起身,再三作揖:“此事就交给在下吧。”

张华又与韩非交谈良久,交代韩非有关七座村庄的情况,以便韩非可以快速上手。

除了张华,其余五十人,全部任用,担任典农官、铁矿监、粮仓监等要职。

在人才匮乏之际,唯才是举。

等以后这些人做出政绩以后,再进行考核,到时候又要设立监察官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诸子百家〗地址https://wap.bqg22.org/219/219510/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