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蝉翼拓本(2/3)

可是很大的。

可惜,这块石碑虽然彷制的时间可能很长,但不可能是真品。

这种墓碑在国内有一段时间,可是十分流行,也十分广泛。

流行、广泛,在古玩界可不是什么好事,意味着这东西都泛滥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董美人墓志》,有很多人彷制这块十分着名的石碑。

这块石碑,是追思董美人生平事迹的随葬刻石。

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详。

董氏于开皇十七年病逝,终年十九岁。

杨秀对其感情颇深,遂撰文哀悼,刻为墓志随葬。

墓志于清代嘉庆年间在西陕兴平县出土,楷书21行,行23字,被称为《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董美人墓志》。

原石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毁于兵燹,到现在,就算是拓本流传的都十分稀少。

这块石碑最后存放的地点,倒是在大海市,可这东西能是真的?

这块碑的原石,于清嘉庆年间在兴平县出土,为大海陆君庆官西陕兴平时所得,旋归大海徐渭仁(紫珊)。

徐氏十分珍爱,从关中把此石携至大海,自号其斋曰“隋轩”,并广泛椎拓。

据说用墨较浓,字画瘦细。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大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

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

现在最出名的拓本,应该是藏在神都图书馆、神都大学藏本、霓虹三井文库、徐渭仁氏拓本。

石碑不存,流传在人间的便只有拓本了。

《董美人》的拓本大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初出土时在关中的拓本。

这种拓本多以澹墨轻拓,所谓“蝉翼”本,就是指拓本的墨色极澹,薄如蝉翼,非常准确地拓出了原碑的字迹。

这类拓本,流传极少,也极为珍贵。

陈文哲眼前的这块石碑,很显然就是根据这种拓本复制出来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相似。

除此之外,还有大海图书馆藏有陈景陶(悫斋)题字藏本,即为此类最佳本。

第二类,是徐渭仁把石碑搬运到大海市之后的拓本。

据说这种拓本用墨过浓,也许是拓手不精的缘故。

这个时期的拓本的墨色,把原碑上的字迹浸染覆盖了许多,笔画变得细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蝉翼拓本〗地址https://wap.bqg22.org/216/216122/147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