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镇院之宝(2/3)

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

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禁体残碎为十余大块,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

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全部脱离禁体,且大部分残缺不全。

一般理解中,文物修复就是修修补补,文物大的框架应该还在,但眼前的这件云纹铜禁只能用残碎来形容。

面对这样一堆碎块,王长青老先生与王琛认真地对禁断面进行比对。

对铜梗碴口与碴口进行对接,对附兽与座兽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

他们弄清了全部结构和铸造方法,之后才开始修复。

他们采用整形、加固、凋制石膏样版、补缺配件、錾花、大焊、铸接、粘接、着色、作锈等多种修复方法。

最后历时近四年,才使“云纹铜禁”修复完成。

1984年9月,“云纹铜禁”终于以本来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它修复之后,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通长124厘米、通宽68.3厘米、通高29.5厘米、重191斤,呈长方形的样子。

而在这么大的个头当中,是一层层的镂空纹饰。

特别是在中部有一个平面,平面周围及器身均以镂空、层层盘绕的云纹组成。

最后是器下有12个昂首伸舌、挺胸凹腰的怪兽作足。

器身四周附有12个口吐长舌、曲身卷尾、攀缘登壁的龙形怪兽为饰,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

“云纹铜禁”以失蜡工艺铸造,在器表之内,用四层粗细不同的铜梗加固支撑。

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失蜡工艺铸件。

“云纹铜禁”的出土,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

南河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经专家们一致推举,“云纹铜禁”成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王长青父子俩经常忘记下班的时间。

有时“云纹铜禁”修复到关键的时候,父子二人会在修复室待一天。

早上从家带饭,午饭都在修复室里解决。

平时父亲自己走着上下班,到冬天就要王琛骑自行车带着上下班。

因王老先生有孝喘病,最怕的就是冬天。

有时王琛也劝父亲休息几天,但父亲老是说没事儿。

每当王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镇院之宝〗地址https://wap.bqg22.org/216/216122/14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