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打一场舆论战争(2/3)

便之门。

这个过程赵昕进展地相对顺利,甚至还有台谏上折说建议形成常态,太子定期监察开封府刑狱的。朝中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此项定例就此形成。

赵昕本意绝非为了揽权,但是有此结果,也并不让人惊讶。太祖时期,太宗任开封府府尹。再强调一遍,是开封府府尹,不是知府,前者是官职,后者是差遣。官职差遣没有分离,在北宋官职中是很特殊的存在。

而后真宗为太子之时,也是任开封府府尹,只不过再之后仁宗年纪小,没有形成惯例,但是有传统在先,朝中也有不少官员建议先将开封府的部分职权交与赵昕,方便日后掌管开封府。早日处理政务,为日后登基做准备。

只能够说,歪打正着,赵昕之后每月多了一项事务,就是处理开封府上下的诉讼案件。倘若觉得有问题的,可以让开封府重审,甚至是让刑部复审。话说有了这项权力,还方便了赵昕之后的改革。

九月初,整理卷宗活动结束,进行了将近十天的时间,誊抄有上百份案宗。这还是筛选过的结果,一些陈年旧事若是加起来,恐怕成千上万也不止。

而后,通过太平院学子下乡走访,从这上百份卷宗内,又选择出苦主品行无缺,勤劳老实的案子,一共八件。

赵昕仔细翻看这八件案子,重点关注苦主的亲属。想要鼓动起百姓的怒火,妇孺群体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弱小,才能够吸引人们的同情。若是让一个身上劣迹斑斑的人过来告官,百姓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敌人也会借机指责此人诬告。

在后世,赵昕经历过那么多次所谓的反转,见识过许许多多的企业还有个人如何处理舆情。他们明知道自己有错,但是转移矛盾,谁提出问题,就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许多吃瓜群众,若是事不关己也就罢了,可是有些事情明明涉及自身,被这么“反转”一下,瞬间分不清主次,成为了敌人的帮凶。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赵昕便在事前进行把关,集中火力,争取一鼓作气就在朝野上下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

最后,赵昕选择了一户姓李的人家。

家主李老汉年四十,有田三十八亩,勤劳本分,三十二岁老来得女,平日最是宠爱这个独女,没有儿子需要准备彩礼,家庭算得上是小康。只是因为这几年的天灾,又是干旱又是水灾,家境逐渐败落下去,选择借钱,然后钱越借越多,最后还不起债务,被人一告,蹲了班房。案情简单明了。

选择这个例子,是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皇家发行商】最新更新章节〖第285章:打一场舆论战争〗地址https://wap.bqg22.org/215/215876/28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