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1/3)

在上海进行武装暴动是极为机密的事情,林子轩能提前得到提醒和他的关系网有关。

他本身做出版行业,旗下有报纸和杂志,招聘了不少记者,构成了自己的消息渠道。

他还和上海各大报纸的关系不错,只要有危险或者不利于他的消息,都会有人通知他。

这是正常的消息来源。

冯敬尧掌握着上海法租界的地下势力,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消息灵通。

就算是外国人有什么异常举动,也瞒不过他的耳目。

有了这样的关系网,在上海,林子轩想知道什么消息,一般都能打听得到。

他能在得罪苏联和日本后仍然安然无恙,除了他的名气大到让对手顾忌外,他的人脉关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至少冯敬尧不会看着自己的女婿死掉。

一旦林子轩有危险,这位帮派大佬肯定会告诉他,甚至会安排林子轩跑路。

可以说,只要林子轩在上海,只要不是派军队来围剿他,他就是安全的。

这一次提醒他的是另外一股势力,是广州国民政府中不支持和苏联联合的那个派系。

由于林子轩反对苏联,得到广州国民政府中不少元老级人物的欣赏,他们提醒林子轩是一种示好的表现。

其实,这个消息林子轩从宋家那里也能得到。

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不容易出现意外的原因,因为他们掌握着消息渠道,哪里有危险会有人提前告诉他们。

这一天。他到上海震旦大学做演讲。

这是震旦大学,不是复旦大学。前者是法国天主教学校,后者是民间集资办学。

这两所学校颇有渊源。

震旦大学创办于1903年。受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奖学基金的资助,属于私立大学。

到了1905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试图控制震旦大学,将其变为教会学校,这种做法引起学生的不满,全体退学。

这些退学的学生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筹集资金创办了复旦大学。

震旦大学从此成为了法国天主教的教会学校,位于法租界卢湾区,开设医学、法学、理工三所学院。得到法国政府的资金补助。

学校授课均用法语,学生来源多为徐汇公学以及各地天主教会所办学校的毕业生。

在这个时代,上海极少有公立大学,大多是民办学校。

作为社会名流和文坛领袖,林子轩经常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民国大文豪】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地址https://wap.bqg22.org/203/20367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