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三章 可怕旱灾 最大依仗(2/4)

水的村子。

而且有个不好的消息,朕要告诉大家,根据我们的测量,长安周围的水渠和河流全部都有水位下降的趋势,而且太史局夜观天象,一个月内长安附近没有大雨,要知道一个月时间正好是我们长安周围种植庄稼的时候,如果没有水,或者打不到水,那么多的庄稼无法播种下去的话,这就是我们大唐最大的损失,所以朕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度过这次的旱灾。”

可是李世民说完之后,在场的大臣们都微微露出了蹙眉的样子。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这旱灾是真的不好预防的,现代的话,你预防旱灾有四点可以做,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也就是说,现代对旱灾的预防也是要提前的,可是现在的长安已经有旱灾出现了,即使是现代的一些方法都是没有用的,而有用的闭月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又不是现在古代可以拥有的。

古代旱灾发生之后,朝廷的基本手段就是移民,移民就是指的是民众们在朝廷的帮助下,迁往新的地方生活的一种减灾方式,跟着就是薄赋税,除了这些,根本就没有好的方法。

而且旱灾的破坏力很大,因为伴随旱灾而来的还有蝗灾,劳苦大众本来就已经只能靠吃草根树皮勉强支撑下去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恶劣天灾中,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甚至到处可见“易子而食”、“人人相食”的景象,惨不忍睹。

其中秦岭淮河地区受灾最为严重:黄河断流、遍地枯槁。

当然了,旱灾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先兆的,但是古代社会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百姓往往不愿意放弃已经播种下去的作物,并且依旧像往常一样喂食家中饲养的牲畜,更不用说逃离家乡了。

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极为严重致命的后果:长期的干旱无雨必然会令农田里的作物大面积干枯死亡,而由于已经进行了播种,人们家中的存粮已经寥寥无几,人畜也缺乏基本生活用水而陷入到虚弱的状态之中,这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李佑的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七三章 可怕旱灾 最大依仗〗地址https://wap.bqg22.org/203/203132/57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