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九 苏咏霖并不关注商业(3/4)

们带来巨量的财政收入。

尽管这份收入并没有被他们用来改善国计民生,但是这份收入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苏咏霖非常眼馋的。

大明国刚刚立国,承接的还是金国的烂盘子,又是打仗又是恢复建设,到处都是大工程和农业生产问题,在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和恢复工程建设才是最重要的,商业必须靠边站。

再者说了商业发达的前提是充沛的物质生产,没有充沛的物质条件,拿什么做生意?

就南宋那种体量,把大量生产品拿去做生意其实并不一定是好事,他们通过海上贸易换回来不能吃和不能用于再生产的财富,只能让南宋统治者加速腐朽,过上更加奢华的生活,并不能增强南宋的国力。

就算这笔钱归了苏咏霖,苏咏霖暂时也没有吞下这笔钱的底气,因为明国的生产体系还没有到那个地步,贸然引入大笔资金,只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商业的不健康发展,会导致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破坏国家稳定。

所以很显然的,在苏咏霖的刻意控制下,明帝国至今为止都不具备强大的商业力量,唯一可以说道说道的还是不能放在台面上来说的私盐贸易。

这一环节明帝国对宋国是占尽优势,赚了很多钱。

而在其他商业环节,因为唐宋以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明帝国控制的北方领土很难在商业方面占据上风,很多宋国拥有的精巧商品都是明帝国无法生产制造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建国初期,苏咏霖并不太关注商业发展,他所关注的无非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产品和技术的把持和发展。

比如粮食生产,比如冶铁工业,比如大规模养马,这是关乎到国家存亡和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当然值得他投入大笔资金去发展。

至于其他的商业,基本上都是继承自金国时期的遗留,没有专门特意扶持过。

没有专门的扶持加上技术难题,大明国在商业领域的竞争当然不如南宋。

一如金国在海上贸易方面不如南宋一样。

不仅是苏咏霖暂时不想,明国也很难从南宋那边把海上贸易份额全部抢到手里,除非发动战争彻底灭宋,取而代之。

不过短时间内苏咏霖也没有灭宋的打算和准备。

话虽如此,明帝国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除了人参鹿茸一类比较有名气的补身体的珍贵药材和皮毛之类的产品之外,明帝国最拿的出手的莫过于优秀的战马和优质的军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启明1158】最新更新章节〖七百二十九 苏咏霖并不关注商业〗地址https://wap.bqg22.org/202/202758/70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