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六十八 节假日与退休(2/3)

休的事情,和公共节假日制度一样,退休制度也是要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组织机构和每一个国民身上的。

苏咏霖认为退休是每一个国民应该享受到的福利,是对于工作一生、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国民在年岁渐长之后的回报,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人道精神的体现。

毕竟谁也不会认为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还能继续下地劳动生产粮食。

在退休的制度上,苏咏霖参考了宋的退休制度。

宋文官年满七十为致仕之期,武臣可延长十岁,由此可见优握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让宋代统治阶级的平均寿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与之相对的,是一如既往凄惨的属于广大平民的低平均寿命。

明国全面平定北方之后的洪武三年,苏咏霖相对全国人口数据做一个全面摸排,于是安排了明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当年的人口规模是八千万左右。

除了这些数据之外,苏咏霖还对人口寿命有些兴趣,所以在安排工作的时候特意嘱咐民政部去做这个事情。

不过这个年代,除了有名有姓有身份的士大夫阶层,普通老百姓对自己的年龄没什么概念,对于已故亲人的年龄更是没有多少概念,八千万人口,最后得到的年龄数据只有区区九十余万。

其中还有将近一半都是战乱而死而非自然死亡。

接着根据一番计算,得出北宋末年到金国初年,北方地区士大夫阶层的平均寿命在六十岁以上,而普通民众的平均寿命则在四十三岁左右。

当然这是个平均数据。

根据不同地区的数据统计,有些地区的平民人均寿命高达五十余岁,有些地区甚至还不到四十岁,最低的只有三十三岁,这显然和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

农业地区的人均寿命较之城镇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可能与城镇地区相对而言更加优越的医疗条件有关。

而士大夫阶层则是一如既往的,不管在哪个地区生活,平均寿命的波动都不大,普遍在六十岁以上。

因为样本不够,所以在政策制定上多有掣肘,苏咏霖便在往后的岁月里对此多加注重。

之后的岁月里,明国对全国人口进行了年龄计算方式的普及和医疗普及,教育普及等等政策的推行,到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五十三岁。

就在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了五十七岁,且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之间的差别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启明1158】最新更新章节〖一千六百六十八 节假日与退休〗地址https://wap.bqg22.org/202/202758/16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