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要小看古人(2/3)

构成统一的整体,最大程度从音韵协调上加强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

“因为诗歌是韵律形成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因情赋声、以声传情,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增强抒 彩……”

沈教授说完自己的理解后,清清嗓子,展示道:“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宁远暗自点头,不愧是教授,沧桑的声色配上悲凉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凄美之感。

“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

“你们发现没?如果从外在形式看,节奏具体表现在语音的强弱和语言的长短方面。”

“语音的强弱处理有重读和轻读,长短处理有快读和慢读,在具体的朗诵过程中交替地使用并且有规律地、大致整齐地安排就能够构成诗歌的节奏感。”

沈教授分析道:“朗读的时候节拍感要强,五言诗要三断,七言诗要四断。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很多人觉得诗歌不就二三十个字?”

“有什么难的?”

沈教授一字一句正色道:“古有以诗言志的说法,诗人通过诗句来抒发思想感情,而且是在自己最激动、感情最饱满的状态才能酣畅淋漓抒发出来。”

“加上诗歌受篇幅的限制,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奥的哲理表达出来,你们觉得简单吗?”

“想要表情达意的时候极其鲜明强烈,让字里行间的思想观点热情洋溢。这就要求朗诵者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需要激情的发动和强烈的感染力。”

沈教授目光巡视全场,身为资深老江湖,最明白象牙塔里所谓天之骄子的毛病在哪里。

眼高手低!

尤其在华夏传媒大学,所有人寒窗苦读十几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最黄金的大学四年迎来的不是奋发图强,而是……

放纵和迷茫!

想到这里,走下讲堂道:“你们谁愿意试试?”

目光所及,全是回避和不自信,突然发现一双明亮的眼睛,脱口而出道:“宁远!”

见对方慢慢站起身,问道:“你可以吗?”

“我想朗读一首杜甫的作品。”宁远点点头,认真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配音天王】最新更新章节〖第6章 不要小看古人〗地址https://wap.bqg22.org/199/19914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