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2/3)

一场共谋。

大战略下大女主的出现就顺理成章,剧集市场女性是主导,而大女主兴起前夜,国剧市场正值新旧更替:有《大丈夫》这样的传统都市剧,也有《暗黑者》这样的悬疑试水之作,但唯独没有针对女性描摹的作品。

恰逢其时大女主们填补市场的空白?

另一条隐线是国剧里大女主的传统,早在去年电视节期间,就有制片人告诉尽管女性在不同时代呈现的面貌不同,但无论是《渴望》还是《甄嬛传》,其实都是大女主的前身。

生于大,大女主们自然也与大是命运共同体。

背负着流量和业绩的压力,大的第一指向是注意力,所以通常是流量演员匹配经典网文,整体是产物。好处是生产效率提高,但也早就被抽取文化产品的原神。

当视频网站进化到自制阶段,大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作为战略的里排头兵,大女主们自然也该乖巧退下。

毕竟那些年里,大女主们只顾着谈恋爱和靠男人打天下,着实没给观众留下什么,除了几百亿的流量水分。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将大女主们的故事梗概拉出来捋一捋,就会发现雷同得惊人。

女主基本都是低开高走,在男主角的扶持下一路开挂,文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武能闯荡江湖当盟主。从《锦绣未央》到《且听凤鸣》,从《楚乔传》到《燕云台》,物理时间过去数年,大女主的世界却似乎停滞不前。所有剧情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好烂俗哦!

有些大女主剧是积压剧,可以说吃了后来者的亏,毕竟不高明的套路看多就真的想吐了。弱弱对决之下,能决定口碑的好像就只有演员,但不是每个《上阳赋》都拥有一个章子怡。

而且章子怡还可以说下凡体验生活,那些成日在大女主剧里打转的女演员们要如何自辩呢?

从外部视角来说,让人们厌弃大女主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更加重要:女性意识这些年逐渐觉醒了。

多以古装剧为载体;有传奇传记色彩;第一视角是绝对的女主视角;大平台投资。前两个特点基本就限制大女主的价值观是过去的,而这个视角就免不了男性凝视。

即便是爆款《延禧攻略》也不能避免:魏璎珞在后宫的成功,本质上还是依托于皇帝的喜爱。没有皇帝加冕,她只是后宫里平平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配音天王】最新更新章节〖第290章〗地址https://wap.bqg22.org/199/199146/29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