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庭议 三(2/3)

有人争相模仿。

今日的奏书里,那黄河治理之事已有了定论,他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也算是解决了心里的一个忧患,顺道还在朝臣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对他以后的官吏生涯总归是好处大于益处。

谈论到了农业之事,因为有了上一封奏书的经验,大部分朝臣都也不敢做第一个出头鸟,他们有些摸不清安汉公的态度,当然不能轻易表态。

但偏偏有人看王匡不爽,更贴切的说,是看王莽等人不爽。

却又有一人站起,正是尚书令,其道:“荒谬,此奏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我大汉农业之事,自高祖以来,便无变革,汝居心何在,为人乎?”

“尚书令此言当为大谬。”

“呵!”尚书令姚大人轻呵一声,似是不屑回答,但实际上,他对于农业之事,关注的并不多。

“竖子岂敢妄言!”尚书令身后一人起身。

真的欺人太甚!

若是就这么隐忍了,那可真会成为长安城里的笑柄,再说,进宫前,父亲可是说会罩着他的。

但听王匡怒而喝曰:“国之将亡,皆因你等目光短浅!殊不知大难临头!”

这官吏明显被王匡的声音惊到了,支支吾吾的美说出话来,只听王匡继续道:“农业之疾,且不论土地兼并之症,大汉朝已病入膏肓!我王匡,虽为斗升小吏,今入得朝堂,愿效仿比干,因畜牧之益,为天下谏!”

比干,乃帝辛王叔,殷商重臣,主张发展农牧业,富国强兵,但在公元前1030年,纣王误信谣言,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下一瞬,所有人都近乎静止,连王莽的目光也愣住了,倒吸了一口冷气。

好小子!

够猖狂啊!

这是把皇帝比作了殷商?还是说元后……

甚至连帘后那斟茶的声音也消失了,而坐在上首的刘衎,此时已然脸红一片,偏偏想要反驳,但瞥了眼身后帘子和不远处的重臣,默默叹了口气。

“我只是个傀儡,嫣儿说得对,若我是个普通人就好了。”

在此时,朝堂上的所有人都不能泰然处之,但渐渐的,许多人回过味来,大部分的目光都带着严厉和审视,乃至于王莽一派,先前还支持王匡的人,都默默退了出去。

如今的他,在这朝堂上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孤臣”。

王匡心中早有预想,但眼下的形式比想象中的严峻,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却。

他额头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新主】最新更新章节〖第66章 庭议 三〗地址https://wap.bqg22.org/168/168063/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