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西海郡(2/3)

《庄子》里记载过这么一则故事: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而关于坎儿井的名称,正式出现,是在《荀子》里面,其中有记载: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这片高原上的坎儿井历史,或许要比历史上其他的“坎儿井”要短很多。

具体的建造于发展,差不多是在宣帝的时候,其中《汉书·西域传》曰: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

躺在摇晃的担架上,即使拧过头,看不出他身下的这条坎儿井修了多久,还是等身体好了在研究吧!

在边塞的小镇修正一段时间后,魏无忌等人再次出发。

皮娜也租了一辆牛车,一行人慢慢向西海郡行进。

路上不仅遇到了很多汉人,还有许多羌人,以及不少的西域行商。

走走停停,因为担心王匡的身体,魏无忌等每到一镇就会休息两天。

这天王匡在皮娜的搀扶下,来到了屋外,晒着太阳。

魏无忌正好在救治一个受伤的羌人,救治完毕后,他洗了洗手,和王匡坐在一起,聊了聊大汉与羌人今年春开始的战争。

“羌人平民是无辜的。”魏无忌似在感叹战争的无情,但王匡知道,他就是对自己说的。

对于这位救命恩人,他没有做什么隐瞒,包括自己的封地在兴武县,也就是羌人部落边缘的事情,也给这位老者说了。

“羌人与汉人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王匡有点答非所问。

魏无忌却听出来了其他的意思,忙问道:“少年郎,计将安出?”

“贸易,安居,教育,融合。”

见魏无忌摸着下巴的胡子,显然听的不是很明白,王匡继续道:“当然,做贸易的前提是,他们愿意这么做,如果不愿意,只有打到他们愿意。

对于那些对大汉有好感,想真正过上好日子的羌族人,我提到了第二点,安居,就是在兴武周边,专门划分出区域,可以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并与大汉交融。

当更多的羌人看到这种安居带来的实惠后,会自觉的走出大山,不去受部族的统治,进而由我大汉管理。”

“兴教育,是为了让我汉族的仁义传到羌人的耳中,让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新主】最新更新章节〖第108章 西海郡〗地址https://wap.bqg22.org/168/168063/108_2.html